您的位置: > 欧 易 OKX 区块链新闻> 正文

打印本文             

撰文:0xmin

加密VC遍地跑

此前在上海参与区块链周的活动,最大的感受是,加密VC遍地跑,不挂个投资的名头貌似都不好意思在圈内混。

想想也正常,政策大环境下,无论是挖矿、交易所还是项目方都属于“政治不正确”,得低调行事,唯有加密VC能拿到台前展示一番;其次,这波牛市足够长,一些人积累了足够的本金,以及FOMO情绪下,募资更加容易,更何况加密VC的门槛实在太低,几十亿美元和几十万美元都可以共享“Crypto Fund”这个Title。

交易所、项目方、KOL、社区、媒体……人人皆VC。

一,交易所系

各家交易所要么用交易所的名义做投资,要么单独设立一个资本品牌,有的也做其他VC的LP,总之,不差钱。

比如,某家交易所下面分别设有Ventures\Labs\Grants,都可以做投资,内卷从内部开始。

还有一类新VC是交易所从业人员自己出来单干,设立一只基金,但同时和交易所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总体而言,交易所系资本除了Binance Labs这种头部,总体影响力在下降,一些顶尖项目并不想一开始就在投资层面和一些交易所产生过多联系。

二,项目方系

加密世界一个通行的发展路径是:印钱(发币)——当网红(影响力)——搞投资。

靠项目赚得第一桶金,然后资本化,同时做网红,提升个人影响力,获得更多话语权,要么单独做基金,要么直接用项目的名义去投。

甚至,有的项目方募了一大笔钱,直接拿来做了一家VC搞投资,恰好赶上了好时候,在牛市海投大赚特赚,最后也让项目上线交易所再赚一波,一钱两用。

其次,各类大项目(以公链为主)纷纷推出自己的生态基金,金额一个比一个夸张。

三、圈外系

熊市,Crypto是骗局;牛市Crypto是革命,在牛市的吸引下,众多传统VC以及OLD MONEY又回归市场,带着FOMO情绪加入内卷游戏。

比如,当红杉资本带头内卷,其他美元基金也不得不跟上步伐,出钱出人,不断探索。

相比之下,红杉因为已经调整过基金架构,为直接投资Crypto扫平了制度障碍,而大多数VC依然是传统架构,只能投大型的股权项目,可选择标的并不多,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好LP的钱去投这个周期波动较大的行业,仍然缺乏方法论,以及严重缺乏人才。

在舞台以外,圈外大佬对行业的参与程度远比大家想象中深,圈外LP背景的Fund如雨后春笋般冒头,包括大型互联网公司、上市公司、传统游戏公司、金融公司,甚至是传媒集团……没有谁和赚钱过不去。

当然,大家都不公开说我们是投资Crypto,多不“文雅”,记住,正确姿势是,“我们在投资WEB3\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

事实上,很多精英作派的传统VC骨子里其实看不起Crypto的人,觉得都是一群骗子和镰刀走了狗屎运(脑补一下王小川看孙哥的眼神)。这种情况各行都有,但往往看不上的角落反而出现破坏式创新,这也是WEB3.0的叙事,自下而上的变革,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而Crypto行业的人,也会觉得传统VC这帮人都是机会主义者,牛市来,熊市跑得比谁都快,沈南鹏不过是另一个徐小平。(可怜的徐老师因为多年前一句“区块链革命已经到来”,成为了Crypto行业的一个meme)

总之,大家更喜欢Crypto Native,而不是所谓的精英与权威。

当红杉资本(全球)更改简介(贴上DAO的标签),推特发“GM”,大家只会觉得略尴尬,“就像中老年人为了融入年轻人的圈子,特意去使用一些网络流行用语”。12月9日,红杉资本(全球)又将推特简介改回原来的,史称“一日维新”。

*这里的圈外的表述并不十分准确,比如红杉、IDG等算是一直在圈内,IDG资本甚至算是行业的前驱,之后我们单独写一下,这里只是做一个大致划分。

VC困境:有钱,没品牌

当VC遍地跑,内卷不可避免,既然大家都很有钱,那么问题的核心就在于:除了钱,你还有什么?

VC乙方化不可避免,各显神通做服务。有的帮忙介绍上交易所;有的出上千万美元帮项目方增加TVL;有的帮忙写稿,发稿,做社区……活活把自己也变成了一家媒体和公关公司。

现在很多VC都喜欢讲一个故事(吹一个牛),叫做,“我有深度孵化能力”,翻译过来就是,我可以帮项目做点事情(不限于拉个群介绍个人、发篇文章……),总之,孵化的标准越来越低。

但在我看来,对于VC而言,品牌才是最大且最终的筹码。

有钱,没品牌,这是目前很多中小型加密VC的困境。

行业内目前有一种共识,当然也算偏见,那就是真正的优质项目是纯海外项目,因此,在当下,VC在海外的品牌建设又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资本会歧视“国人项目”,有的“国人项目”也会歧视国人资本。

比如,有国人项目先在海外拿了大资本的投资,马上估值提高N倍,让国内资本接盘;也有的国人项目先拿了国内资本的投资,再拿了海外资本的投资,回头要全退或者退一半国内资本的额度,“谁叫你品牌(逼格)Level不够?”

因此,对于VC来说,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于,除了钱以外,如何去定义和修炼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建设自己的全球化品牌?

这里面有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就是LD Capital(了得资本)。

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圈内老人对了得普遍抱有负面印象,常常把其和“割韭菜”相联系起来,之前圈内也在疯传一张VC等级图,说是来自于海外著名的社区LobsterDAO,里面把LD Capital列为黑名单。

投资

在这件事上,了得其实挺冤枉。

事情的经过是:该榜单很早就有,没有人知道出处,直到有人将其发在了LobsterDAO电报社区;defiprime转到推特,标注来自于LobsterDAO,国内媒体看到了又转回国内,定义为“LobsterDAO总结的加密VC榜单”,但后来社区管理者表示榜单和LobsterDAO并无任何联系。

至于说是否认可这份榜单,就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

我知道行业内很多人瞧不上了得,觉得他们就是海投策略,哪怕赚了钱,也是运气好……但放下偏见,观察他们的一些布局,还是有有东西,特别是在链游板块,今年赚得盆满钵满,称得上成功。

细看Portfolio,里面一些项目的倍数相当夸张,比如Illuvium,成本3美元,最高涨到2000美元;Star Altas,成本0.00045美元,最高0.26美元;Alien worlds,成本0.003,最高7美元……多个单项目账面盈利上亿美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名声”不怎么样的了得还能投中这些明星项目?

我曾经问过了得资本的人,给了我一个特别笼统的回答:“易老板有大格局,合伙人很牛逼,团队协作相互配合。”

解释一下就是,创始人易理华充分放权,给了下面的人足够多的自主性和发挥空间;几个合伙人十分厉害,大多优质项目都来自于他们个人的努力;了得十分注重投后,团队一起为项目服务。

非常官方,但也正确,核心就是靠合伙人这样的超级个体驱动。

在我看来,这也是了得等很多VC面临的瓶颈,当VC做到了一定的规模,需要品牌加持,不能只扩张人力找项目,而需要让项目主动来找VC,有好品牌,才能让投资变得简单轻松。否则,规模越大,投资越累,内部越卷。

正如2005年的腾讯将自己的公司使命定义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在Crypto上赚了钱的老板们也都应该有大格局,要赚钱,也要珍惜羽毛,并走向世界的舞台。

某行业朋友曾言,“如果你赚很多钱,没有江湖地位,那么大家只会把你当币圈的煤老板看待”,深以为然。

降维打击:大资本与他们的朋友圈

加密内卷实况之,两级分化,资本抱团。

一方面,一些中小VC为了几万美元的额度争得头破血流,另一方面,顶级VC左手资本,右手品牌,对其他加密VC进行降维打击,并且,他们还爱抱团。

a16z,Web3的旗手,几个合伙人孜孜不倦地在推特上写小作文布道Web3,占领心智。

如果你想读懂Web3.0,去a16z官网看Future(a16z旗下媒体平台);专门你想了解Web3.0的王牌项目,去看a16z的Portfolio……这就是他希望达到的效果,不断攫取Web3时代的话语权。

Paradigm,最新一期基金募集25亿美元,钱很重要,但Paradigm最可怕的一点在于,一流的研究、创新与实践能力,能亲自下场从源头垄断创新。

11月25日,Paradigm宣布任命Georgios为CTO,在区块链世界食物链顶端,分别是技术+资本,我认为这才是未来T1加密VC的常态,懂技术,且有技术。

最前沿的理论创新,Paradigm有;最硬的技术,Paradigm有;资本,Paradigm更有……以至于Paradigm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不信,看看Uniswap怎么被Paradigm一步一步奶(扶持)起来的。

而在传统VC领域,光速创投(Lightspeed)和红杉资本(Sequoia)正以火箭般的速度在加密世界扩张,并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

投资

这也是加密VC世界的另一个大趋势,资本抱团,越发封闭。

比如,每一个公链生态都有自己的VC朋友圈,所有经常会发现,生态内的优质项目投资方都是那几家的身影,波卡、Solana等都是如此,甚至连以太坊生态中的明星项目,也都被核心圈层刮分。

比较封闭的当属Terra生态,基本上被Do Kwon 和他的朋友们所包场,比如由Delphi digital亲自下场孵化项目,设计经济模型,其他的VC压根挤不进去。

想想也正常,99%机率可以赚钱的项目,为什么不自己拿下或者分给一起做事的朋友,而要给外人呢?

自强则万强。

加密VC的未来

回到原点,怎么投中好项目?

核心无外乎两点,一是发现好项目,二是能投进去,大多数VC卡在了第二点。

从长远来看,加密VC需要打造一项独有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壮大品牌。

个人觉得比较好的一些思路是,在垂直领域建立影响力。

你不可能抓住所有机会,与其广撒网,不如垂直聚焦在某一个领域,人多的地方总是很拥挤。

比如,今年最大的赢家之一Animoca及其背后的Everest Ventures Group(EVG),深耕游戏板块多年,SANDBOX等链游强势崛起,一朝成名天下知。

12月9日凌晨,Animoca Brands 创始人萧逸(Yat Siu)在推特公布今年Animoca成绩:

1.2021 年前 9 个月的投资和数字资产收入增长至约5.296 亿美元,持有超过6 亿美元的流动数字资产(包括 BTC、ETH、USDC 以及 AXS、FLOW 等)。 

2.属于 Animoca Brands 产品和平台生态系统的数字资产储备(包括REVV、SAND、TOWER和GMEE等自有产业Token)已从 2021 年 9 月底的价值约 29 亿美元上升至到2021 年 11 月结束时约为 159 亿美元。

Multicoin Capital 的成绩主要来自于Layer1,其中又以Solana和THORChain(我将其定义为‘跨链L1’)最为亮眼。

其次,拥抱变化,打败你的,从来都不是对手,可能是时代。

金庸小说里,金轮法王练了16年的武功,被杨过一招打败,因为完全不按套路出牌。打败柯达等相机品牌的,不是同行,而是智能手机,加密VC未来的敌人可能不是来自于现在的VC同行。

这是一个人人即媒体,人人即VC的时代。

说几个自己认为可能崛起的VC组织和形态。

DoraFactory,关注到这个组织是因为一家大型加密VC的朋友曾表示,“DoraFactory投上好项目的能力比我们强多了”。

原因也很简单,DoraFactory背后有DoraHacks的支持,其曾在全球举办上百场区块链黑客马拉松,Matic等明星项目都来源于其黑客松。

打一个比方就是,DoraHacks就是孕育伟大项目的第一个奶妈,帮助早期项目成长,自然领先一步获得更好的投资机会。

进入新公链并起的战国时代,黑客松也成为了优秀项目的擂台,Gitcoin属于以太坊阵营, 那么不站队的DoraFactory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位置。

其次是DAO VC或者叫风投DAO,我将他总结为超级个体的联合,是对传统VC模式的一种解构和破坏。

尽管,目前其并未对传统加密VC的市场造成冲击,但是风已经开始吹拂,掀起浪花朵朵。

比如,Metacartel,DAO 成员中包括Aave、Nexus Mutual、Ocean Protocol 和Axie Infinity 的创始人,并且孵化了Raible、Gelato Network 和DAOHaus

风险投资历来集中在硅谷周围,无论是资本还是人才都集中于特定区域,但是基于 DAO 的 VC 基金可以更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以及招揽人才,在 DAO 模型中,carry 和费用可以嵌入智能合约。

尽管前路漫漫,但变化正在发生。


 Art Blocks:生成艺术的自动售货机

撰文:程天一

来源:海外独角兽

代码和软件已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使用代码创作出的生成艺术在过去很多年中始终被低估。2021 年夏天开始的 NFT 和 Art Blocks 热潮改变了这一点。

Art Blocks 由 Erick Calderon 等人于 2020 年创立,是一个生成艺术的自动售货机,用交易时随机产生的哈希值生成最终作品,颠覆式地改变了生成艺术创作者和收藏者之间的关系

Art Blocks 发行的Chromie SquiggleRingersFidenza都在 NFT 世界引发了生成艺术的投资潮。它们完美体现了生成艺术的“可控随机性”,艺术家需要多次调整脚本,保证上千位用户铸造时随机得到的作品都独一无二且具有美感。Art Blocks 在 2021 年累计交易额超过 10 亿美元,通过版税获得了超过 2500 万美元的收入。在 2021 年 8 月,它完成了一轮 600 万美元的融资。TRUE Ventures 领投,Galaxy Digital 旗下的 VC Galaxy Interactive 和 Collab Currency 等机构参与投资。

随着市场注意力转移,Art Blocks 和生成艺术 NFT 停止了暴涨,每月交易额也从 21 年 8 月的 5.87 亿美元峰值回落,在 10 月后持续低于 1 亿美元。但是 Art Blocks 已经是公认的蓝筹 NFT,成为了 NFT 指数基金不可缺少的 Portfolio。Erick Calderon 也并不慌张,公司的现金流足够支撑多年,他正在加快招聘工程师和塑造公司文化

围绕着生成艺术还有其他有趣的话题:投机者开始退潮,持有 Art Blocks 的更多是收藏者,他们的 NFT 展示需求还远未被满足;此外直接使用 AI 创造的生成对抗网络则有着在元宇宙中发挥作用的想象力。

01.生成艺术简史

对生成艺术最简单的定义是“使用随机性和计划性相结合的代码创作出的艺术”。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人脑”去找到审美趣味和灵感,“电脑”则规模化地将灵感变成可视的艺术。

比如下面这段代码,它出自 Art Blocks 首席创意官 Jeff Davis 之手:

在被执行后,它可以生成这些和色彩有关的艺术品,而且理论上可以产出无限幅:

Jeff Davis 2021 年的作品Color Studies

这类艺术重要的审美趣味来源于其独特的“可控随机性” ——艺术家往往无法预料代码生成的结果,同一段代码两次运行可能得到非常不同的作品,但他们可以通过控制随机性的“大小和位置”为自己保有一定的控制权。

150 亿美元手工艺电商 Etsy 的联合创始人 Jared Tarbell 的另一重身份是生成艺术家,他这样描述“可控随机性”这一概念:

如果是正常编写的程序,它每次都以相同方式运行。但是生成艺术家定义了一个不同的系统,让结果能够随机化。作为创作者,你会为自己程序(产出的作品)感到惊讶。

在理念上,生成艺术跟整个 20 世纪的艺术潮流是一脉相承的。“抽象艺术之父”康定斯基强调几何图形和抽象元素的美,生成艺术作品在视觉上追求的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美。

康定斯基 1923 年的作品《圆圈中的圆圈》

在 1960 年代,生成艺术创作已经开始涌现。这既是机械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下的自然演进,也是因为使用计算机进行创作的确有其先进性 —— 计算机能有效处理创作中复杂度和规模的增加。

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Jason Bailey 在《为什么热爱生成艺术》中介绍了下面这幅作品。随着行数增多,作品内方格的旋转角度和位置随机性增大。使用纸、笔创作时,艺术家需要 1 个小时画出这幅画。如果想将这些方格的数量增多 10 倍,又需要额外的 10 小时。但是对于生成艺术家而言,他们只需微调下代码,计算机就可以迅速生成结果。

Art Blocks:生成艺术的自动售货机

撰文:程天一来源:海外独角兽代码和软件已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

关于我们

支持iOS|android|windows等平台

  • 用户支持
  • 帮助中心
  • 服务条款
微信二维码
欧 易 (OKX)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Powered by OKX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