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欧 易 OKX 区块链新闻> 正文

打印本文             

原文标题:《DAO 杂谈:从 Sushi 到 EOS,从 People 再到红杉》

原文作者:@0xTodd,Nothing Research 合伙人

这标题我其实想了好久——也没想到特别合适的,所以变成了一篇杂谈。

这周的四件事,让我思考了很多新东西,关于 DAO。

先是 Sushiswap。AG 以及 Rekt 的文章揭晓了第二任大厨 0xMaki 离开 Sushi 的真正原因,他是被以 CTO Joseph 为代表的利益集团,通过一次精心策划的投票踢出了管理层。

然后是 EOS,作为 DPoS 公链的发扬广大者。忍无可忍的 BP 节点们,终于通过投票,把不作为的开发母公司 block.one 的代币全部冻结。

还有马斯克发表了一张 meme 图:当年内存只有 4KB 的时候,people 就已经被送上了月球,却导致了$People Holder 陷入疯狂。

最后是红杉,他们将推特简介改成了:愿意帮助传奇的 DAO 成长,并且 LFG。可惜,隔天就改了回来。

四件事恰好都在本周发生,这让我不禁产生了一些关于 DAO 的新想法。

**令我有些悲观的事实是:**目前的 DAO 是小圈子游戏,仍然和钱高度挂钩。还有很多人把 community 误以为是 DAO,尽管它也很是重要。

(当然,以上四个均不代表 DAO 的最终形态,我仍然看好 DAO 的未来)

  

先说说 Sushi

作为很多人的 DeFi 启蒙项目,一直被认为是社区项目的典范。

Rekt 原文罗列了很多 Sushi 利益集团贪污经费,私吞奖励的事实,例如 BitDAO 事件,以及这次投票是多么的「精心策划」,我就不再赘述。

我无意为 Maki 翻案或者站队。但是,第一任大厨是留给 Maki 的是一个完全的烂摊子,巨量通胀,币价凋零,basically 就是 uni 的 fork,和泡菜 swap 或月饼 swap 也没太大区别。

但是 Maki 任职期间,从业绩上来看,Sushi 先是加入了 AC 全家桶,又完成了多链部署和 IDO 平台,同时绑定 DeFi 2.0 几乎所有项目。Sushi 非但没有掉队,巅峰时期的 TVL 甚至超过 Curve 和 Uni,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无冕之王。

这样的人,救 Sushi 于危难之间,领 Sushi 向辉煌之巅——却被一次投票轻易地赶出管理层。我不清楚 Maki 与 Joseph 的核心矛盾到底是什么,但是你从直觉来看,这样的人不应该被踢走。

如果你认为 DAO——或者强调说「如今的 DAO」,是一种更先进的管理模式,那么它就不应该出现很低级的、反直觉的事情。

关于开除 CEO,你看不到论坛里任何的帖子或者任何的投票。它们直接通过开发者聊天就把 Maki 赶走了,然后伪装成 Maki 主动离职的样子。

但事实已经发生,这说明了 Sushi 的 DAO 不合理之处,或者说明,它不是 DAO,它是假 DAO,或者说明,开发者利益集团小圈子,才是一个为自己争取利益的 DAO。

 

EOS 似乎看起来恰恰相反

这次多数 BP 干的是大家支持的事——把 Block.one,也就是 BM 曾经领导过的 EOS 开发母公司冻结。很多 BP 认为它「不作为」,于是把 block.one 的 EOS 余额给冻结了。

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这是 EOS 区块链赋予每一个 EOS BP 的权力。

但是,其实这忽略了另外一个事实,block.one 当时靠 EOS 的募资获得了 15 万个 BTC。15 万个 BTC,什么概念呢?这比门头沟要赔偿的金额还要多,这曾一度让 b1 成为有史以来(不算中本聪在内的)比特币第一大持有者。

社区(BP 们)即便能够将 Block.one 未解锁的 EOS 冻结,却无法夺回这笔理论上属于社区的开发资金。不好意思,这变成了 BTC 区块链赋予 Block.one 的权利。

倘若拿出 15 万枚 BTC 的 10%,来做一个生态基金——就像其他 L1 做得那样,EOS 也会比今天更加繁荣数倍不止。

这背后的问题又是什么?DAO 的鞭长莫及。

 

再看第三个故事,$People

无论是 coinbase 钱包如有若无的撩拨,还是马斯克忽隐忽现的暗示,这一切希望告诉你 people 是下一个 shib。也许是,也许不,我不在意。

如果把$people 分为拍卖前 vs 拍卖后,你会发现两者是泾渭分明的。

在前半段时间,我认为 DAO 的感觉是满满的;

但是后半段,我看不到任何 DAO 的存在,除非,你把喊单认为是 DAO。

People 在拍卖之前真的是很完美的 DAO。

我心中的 DAO,就是一个工具。基于这个工具,很多人可以一起干一件大事,例如集资购买一部宪法。

然后利用 PEOPLE Token,这个 DAO 清晰地确定了每个人将拥有多少产权。并且,资金托管方通过多签,保障了资金的安全。

而且负责拍卖的人也发挥了他的智慧,在拍卖中没有强行加码,保全了这笔巨大的资产。此时,即便牵头的几个人想多分一些钱,我也支持。不过几个人高风亮节,没有多占一分钱便宜。

高度完美的 DAO:完全自愿,高度去信任化,完全的实用导向。

实用导向,这是很重要的。

你创建一个组织,一定要有一个目的,并且 DAO 能够很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的 DAO,是每个人都在发 PEOPLE vs SHIB,PEOPLE vs BTC,或者告诉你它将被 listed on Coinbase,或者将被 promoted by Elon Musk,我绝对不会承认它是一个 DAO。

(当然,我不是郎咸平,你要是送我 people 我绝对会要,而且还会感谢你)

这是我很忧虑的点。我不是 meme hater,相反,我特别喜欢 meme。关注我推特的旁友们知道,我每天狂发 meme。

但是对于 meme token,如果你假设最终的变现的方式——就是卖给下一个接盘的人,而且下一个接盘的人的原因是他认为还会有更多人为他接盘,而非这个 DAO 要有任何的目的或者使命。——我其实相当存疑,这个 token、这个 DAO 到底是不是虚假的,不 legit 的。

  

最后是红杉

看到红杉能够关注 DAO 或者 crypto,我当然很欣慰,毕竟它也是 old money 中的佼佼者了。

不过,我并不兴奋。

红杉投资的公司,很多都是很棒的公司,但是红杉投资的 DAO,大概率不是一个好的 DAO。

DAO 需要投资么?也许需要,取决你组建这个 DAO 的目的是什么。

但是如果你,作为一个创业者,取得了红衫的投资,也许证明了你这个创始人已经是一个比较强大的状态,或者这开发团队已经取得了相当的里程碑,这天生意味着小圈子已经形成。

以某个创始人为核心的小圈子,或者以开发团队为核心的小圈子。

而小圈子是 DAO 的天敌。

想拿红杉投资,你也许适合做公司。没关系的,以公司的形式做 DeFi,我未见有什么不妥。Uniswap 或者 DYDX,这样即将取代 CEX 的项目,都是公司做出来的产品,而不是 DAO。

我只以结果为导向:只要你保证资产和业务逻辑的去中心化,我关心但没有「那么多」地关心你的组织架构。

但是当红杉(或者其他投资机构)投资了一个 DAO,DAO 需要向他们汇报,然后才是社区,红杉也需要向它的 LP 汇报,LP 则最终需要向资本汇报。这是假 DAO。

当然我很乐意见到,如果红杉中的高管,投资经理,或者实习生!它们的个人愿意成为 DAO 的成员之一,去发挥它的光和热。

这是我更愿意看到的一面,而不是短暂停留推简介中的,玩梗式的宣传语录「帮助更多传奇的 DAO」。

  

这是最近的思考与感悟,也不要太悲观,因为我真的很期待真正 DAO 的未来。

红杉推特简介特意加上了一个 LFG,意思是 let’s fucking go,中文就是赶紧开干吧!

最后我也送那些虚假的 DAO,或者跟风追捧假 DAO 的人一句:LFG。

原文链接


            丧文化,后亚文化下的 Web 3.0 新部族

撰文:Mingzin

编辑:榆生

在《Azuki:日本动画与Web3.0后民族身份特征》一文中,我从 Azuki NFT 作为日本动画的一个延续的角度,阐述了 Web3.0 的去中心化理念与日本科幻动画里的虚拟世界相互呼应的原因,以及人们在全球视野中对理想化了的“后民族身份”的想象与向往。但是,在这个复杂的全球文化视野下,这种混融的风格元素与其多元化的模型所建构出来具有二次元精神的风格流派,并没有拥有相对主导的影响力。似乎,普罗大众在和一个更能代表人们当下的思想状态共鸣。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当下的时代精神 (zeitgeist),不同地方的人措辞或许不同,但是它们的价值内核具有普世性质。在 2021 年 6 月,中国大陆掀起来了一场巨大的社会运动——“躺平”。“躺平”是一场“消极性的”反抗运动,它反映了年轻人对国内环境下难以避免的 996 工作制度、内耗的内卷行为和劳动法失效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态度。纽约时报的记者 Cassady Rosenblum 指出,不仅在中国存在“躺平”这样的现象,在如美国一样的西方国家,工作的神圣性也早已被祛魅了。

由此可见,世界范围内的人们对所谓“正能量”、艰苦奋斗精神和类似于美国梦的宏观叙事进行了反思,信仰的崩塌随之带来的必定是一系列物极必反的社会运动和行为。NFT PFP 项目 mfers 的模型构思和其自发性极强的社区则是对目前全球集体出现的“丧文化思潮”的呼应。本篇文章将从丧文化和后亚文化下的新部族,两个角度去探讨mfers在后现代语境下所引发的一股 Web3.0 社会文化风潮。

注:本人认为可以把后亚文化下的丧文化归纳为整个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条分支;丧文化的内核是抵制宏观叙事、呈现虚无主义、碎片化等等。这与后现代主义价值观本质是一样的。当然, 后现代主义的复杂性是值得我们去讨论的。由于本人的知识储备和文章篇幅有限,我们将主要分析 NFT PFP 项目,故而并不能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视角中给大家一个深刻研究,希望大家能够原谅。在合理地运用学术语言的前提下,为了照顾非学术的读者,本片文章内所使用的“后现代主义”等同于丧文化的含义

从风格及内容呈现的角度上对NFT PFP项目进行一个大致分类,BAYC (无聊猿俱乐部) 和 mfers 是在同一个赛道上相互竞争的对手,两者在创作上也产生了相似的价值取向。BAYC 首席设计师 Seneca 在与滚石记者 Samantha Hiossong 的采访中解释道,无聊猿的模型设计与她本人的审美息息相关,其构思是一只即便拥有世界上所有的金钱和时间依旧对生活感到厌倦的猿猴。mfers 的设计师 Sartoshi 在他发表的《what are mfers》文章里也表示,他与他所画的火柴人形象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那个抽着烟,慵懒地摊在椅子上操控键盘的火柴人,使他意识到这个形象原型就是在 web3.0 里的他本人。

两位艺术家都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在社会中的模样反映在了设计的角色上,而这些未经美化且具原生态的NFT角色打动了人们,并让人们对这种形象产生了共情。来自华南理工的苏宏元教授在《后亚文化视阈下网络“丧文化”的社会表征及其反思表明》文章中阐明:“丧文化主要指 80 后、90 后群体在面对社会阶层固化、生活困境及工作压力等时无能为力,陷入消极、迷茫甚至绝望的情绪“漩涡”中,因而使用文字、图片、影像等符号形式对自身麻木、颓废生活方式进行戏谑和自嘲。”而这些 NFT 角色所带有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 NFT 市场上极其受欢迎的程度,反映了目前真实的社会状况,人们消极厌世和逃避现实的心态。

BAYC #4671

我们似乎在无聊猿#4671看了一个这样的表达,一个消极厌世且富可敌国的猿猴即使在参加本该热闹的派对时,也无法感受到一丝快乐。这个带着浓浓黑眼圈而又抑郁深邃的眼神表现了整个角色形象的心理纵深,就像苏宏远教授所说的一般,丧文化下的人们已经”自身麻木”。而那顶引人注目的派对帽与ta抑郁的表情产生了强烈对比,使得无聊猿#4671置身于一种更加荒诞的境地。Ta 如同进入了《禁闭》(哲学家萨特笔下的戏剧)里的地狱场景一般,进入了被众人凝视的派对之中。而 BAYC 联合创始人之一的 Gargamel 也指出了由无聊猿而引发的情绪中蕴含着一种存在主义的无聊感。

丧文化,后亚文化下的 Web 3.0 新部族

撰文:Mingzin编辑:榆生在《Azuki:日本动画与We...

关于我们

支持iOS|android|windows等平台

  • 用户支持
  • 帮助中心
  • 服务条款
微信二维码
欧 易 (OKX)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Powered by OKX
QR code